舟教职成〔2015〕3号
各县(区)教育局、市属各学校(幼儿园):
为提升新区市民素质,打造“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”的教育服务平台,特制定《2015年舟山市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》(详见附件),望各有关单位认真做好此项工程的宣传和组织工作,使该工程成为我市教育系统服务新区建设、服务市民素质提升的实事项目。
附件:《2015年舟山市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》
舟山市教育局
2015年6月16日
附件:
2015年舟山市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
为加快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,积极打造教育服务新区、教师融入社会的舟山社区教育品牌,根据新区建设与市民素质提升需求,经研究,决定2015年继续实施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。现提出以下意见:
一、指导思想
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,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客观要求;是促进市民素质全面发展,提升新区品位,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;是落实教育优先战略,教育反馈社会、服务市民、关注民生,引导终身学习,打造人力资源的重大举措;是引领社会文明新风,带动教师融入社会、服务社区、奉献社会的有效尝试与探索,更是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检验与展示。
二、工作目标
1.创新工作思路,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。创新社区教育工作方法,促进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共享。深化教育服务社会,开创富有舟山特色、助推市民综合素质提升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区教育新模式。
2.合理配置师资,激活教育培训潜能。通过充分调研、广泛发动、合理分工,选派区域内有特长、讲奉献、热心公益的在职教师,分阶段、多层次地开展契合市民实际需求的各类教育培训,为社区学校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提供优质师资。
3.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提升学习型社会的层次。通过有效引领来实现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,在全市内营造良好的终身学习氛围。
三、组织领导
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进行,加强对该工程的领导,市教育局成立由局领导、机关职能处室、社区大学负责人等组成的领导小组,局长任组长,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职成教处。各县区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,确保工程有序有效实施。
四、工作阶段和任务
(一)准备阶段(2015年5月—6月)
1.成立组织机构,明确职责任务。
召开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工程领导小组会议,拟定《2015年舟山市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》,明确部门职责,制定实施细则。
2.深入基层调研、收集相关信息。
⑴调研 由市教育局职成教处牵头,舟山社区大学组织各县区对所辖区域社区学校市民开展调研,深入了解社区学校办学规模、设施设备、开课情况、师资需求和市民教育培训需求等信息,编制《办班计划表》。
⑵报名 根据《办班计划表》要求,编制《办班师资需求表》,并发放到各相关学校(幼儿园)及退协。各单位积极发动组织教师参与社区学校送教活动。参与送教活动教师填写登记表,由所在单位审核后将汇总名单、申报表上报至教育局相关处室。
3.依据需求信息,合理制定方案
根据区域内社区学校师资需求及教师特长,由各社区学院统筹编制本区域2015年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办班计划,并于6月25日前上报到舟山社区大学,由舟山社区大学统一编印《2015年舟山市教育服务到基层、千名教师进社区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指南》。
4.搭建宣传平台,整合共享资源。
加快舟山终身学习网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专题建设,逐步完善 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师资库、课程库、媒体库,建立集查询、录入、共享于一体的多功能网上信息发布平台。编印《舟山市教育服务到基层、千名教师进社区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活动专辑》
(二)实施阶段(2015年7月—2016年2月)
1.2015年7月6日左右,全市统一启动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活动。
2.根据《实施指南》安排教师下基层送教,切实做到按需调配,并负责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。
3.各社区学院负责将社区学校送教情况汇总后反馈至各教育局。各单位及时汇总本校教师送教情况,记入教师档案,作为教师绩效考核、评优的重要依据。
(三)总结、评估、验收阶段(2016年3月—4月)
1.由“教育服务到基层,千名教师进社区”新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专项检查。
2.对各类送教课程进行开发与管理,根据收集的优秀案例汇编成册,并进行评比。
3.根据区域内各学校(幼儿园)下社区学校送教人次、授课质量结合督导检查、反馈情况,对组织有力的学校(幼儿园)、社区学校及送教优秀教师予以表彰、奖励。